污水中的磷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形式:
正磷酸盐:是最常见的无机磷形态之一,易于通过化学沉淀和生物处理方法去除。
聚磷酸盐:在某些情况下,尤其是洗涤剂和工业废水中较为常见,可以通过水解转化为正磷酸盐后再行处理。
次亚磷酸盐:在电镀废水等特定类型的废水中发现,较难通过常规的化学和生物方法去除。
有机磷:包括各种有机磷酸酯、磷酸盐等,需要通过生物降解或高级氧化等方式转化后再处理。
偏磷酸盐:是多磷酸盐的一种形式,根据具体结构,其处理难度可变,但通常需要通过水解转化为更易处理的形式。
其中以正磷(正磷酸盐)和偏磷(偏磷酸盐)为例。一般来说,偏磷酸盐的处理可能更为复杂,因为偏磷酸盐的结构多样,可能包含多个磷氧键,这要求在处理前可能需要进行水解等预处理步骤,将其转化为更易于去除的正磷酸盐形式。而正磷酸盐由于其相对简单的化学结构,通常可以通过化学沉淀(如石灰软化法、铁盐或铝盐混凝法)和生物除磷(如在活性污泥系统中)较为有效地去除。次亚磷酸盐则因其化学性质特殊,往往被认为是比正磷更难处理的磷形态之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