城镇污水处理厂脱氮除磷AAO工艺改良运行控制
进水营养负荷的分配调整
在采用多点进水的情况下,对厌氧区、前置缺氧区进水量的分配,需在不断调整中通过数据分析、摸索最佳控制条件;结合反应机理、反应条件控制及成本等因素的考虑,可优先保障反硝化碳源条件的保障,即水量分配时适当、偏重于前置缺氧区的主体理念予以控制,因反硝化碳源补充投加成本大幅高于化学除磷投加药剂的成本,且反硝化控制水质的难度相对更大。
前置缺氧区补充碳源的控制原则
一般在要求较高脱氮除磷水质环境下,工艺设计中前置缺氧区设计停留时间及反应动力条件等相对充裕,充分利用该区域的功能将大幅降低达标控制的难度,有利于降低成本,以及便于更快速地对生产作为调整,后续达标更有保障。在通过前端进水多点分配得以倾重的情况下,根据需要可辅以投加碳源,其关键还要通过前置缺氧区的溶解氧、出水BOD、硝态氮的数据测试予以调整,在充分利用该区域生物反应功能的同时,避免补充碳源的浪费,即以该区域出水“硝态氮”尽量低的情况下,适时增、减碳源的投加量,以该区域出水硝态氮、BOD均较低为较佳控制条件。
好氧区的强化控制
通过前级的控制,进水有效碳源及补充碳源在得到充分利用的情况下,好氧区有机负荷较低,在进一步降低有机物、总磷等污染物同时,有利于迅速地实现硝化反应,在降氨氮的同时,可为后置反硝化区域发挥作用奠定良好的基础,必要时可增加填料已加速该区域的反应,有效缩短反应时间,提升处理效果。
缓冲区的控制
该区域可作好氧或缺氧的机动区,但在以上设计理念下,该区域的主要功能将侧重于对其上一工艺段“好氧区”出来的、富含DO的混合液中的DO得以迅速消耗,为后置缺氧区的强化、补充反硝化效果创造条件,所以该处以搅拌为主,而非继续、大幅补充供氧,其末端DO宜控制在0.5mg/l以下。
后置缺氧区的运行控制
生物系统中的后置缺氧区是总氮指标控制的补充及末端达标的“保障”控制区域,通过前置缺氧对硝态氮的控制,该区域可快速将好氧段转化的硝态氮予以反硝化反应以脱氮,而该处碳源投加量的控制可通过该区域出水“硝态氮、总氮、COD的增、减”等情况快速测试、调整,对污水厂总出水中总氮指标的控制响应更加迅速、可控,也可缩短通过外回流再进入生物系统来反硝化的时间,可大幅降低总出水总氮超标的风险。
该区域的控制还需关注以下几点:
(1)溶解氧:该处溶解氧务必控制较低,最好在0.2mg/l左右,否则反硝化中对硝态氮的转化速度及效率影响较大。
(2)碳源品种的选择:在考虑补充碳源数量、成本的同时,需结合反应条件的设计,包括其停留时间等,对碳源品种进行实验、筛选,以“指标可控、反应及时、成本较低”为主要控制原则。
(3)混合动力条件:反硝化时须保障细菌与水中“营养物”的充分接触、充分混合,搅拌功率务必予以保障,特别是对于可快速反硝化反应的补充碳源,如甲醇、乙酸钠等。
相关文章:------------好氧段末端前置投加除磷剂对AAO工艺的影响